对话许海峰:从奥运首金到全民体育,我有一个“体育文化”的大国梦

编者按:洛杉矶对于中国人的奥运记忆来说是一个不寻常的地方:1932年刘长春代表中国第一次在洛杉矶参加奥运会;1984年,中国人重返奥运会拿下了奥运首金;下一届奥运会依然是洛杉矶,中国体育人将再次踏上征程。

2025全国射击冠军赛(手枪项目)在上海举办期间,中国奥运首金获得者许海峰向观察者网谈起自己的“首金时刻”:“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不光是国人不知道奥运会,我们也不知道奥运会是怎么回事。但比赛那天我发挥出了正常水平就拿到了金牌”。

时隔四十年,中国已经从体育大国逐渐转型为发展全民体育的体育强国,在转型期,关于射击项目整体水平的“内卷”“首金”压力,向大众普及需要克服的困难;以及在体育文化产品、职业运动员安置上的赤字,许海峰在对话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观察者网:许主任您好,很高兴能和您对话。相信在您接受的大多数采访中,都会提到您在1984年代表中国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拿下首金的历史瞬间。去年我们也刚刚经历了巴黎奥运年,对比这40年的变化,您觉得奥运的氛围和拿到金牌的感受会有什么不一样?

许海峰:1984年是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那时候咱们国家比较穷,参加奥运会的装备等各方面跟现在没法比。虽然当时我用的是进口枪,但能买到的枪质量很差。制造商有好的装备愿意给出成绩的运动员挑选,而当时我们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太少了,也没什么成绩,所以人家有好枪都不卖给我们,你拿再多钱人家也不卖。我们当年参加奥运会打的子弹是国家75年进口的,已经搁在库里八九年的时间了,弹头已经氧化长了毛球,比赛前得用油布擦一擦才能使用。

直到1979年,中国才恢复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在此之前中国的运动员没有机会参加国际比赛。到1984年的时候我们参加国际比赛依然很少,再好的运动员一年能出去参加两场比赛,就算比较多的。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不光是国人不知道奥运会,我们也不知道奥运会是怎么回事,包括整个奥运会的比赛是什么形式这些都不知道。

好处就是,没什么干扰信息,反正去参加比赛就行了。我是比较幸运的,赶上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又把我的项目排在第一天、第一块金牌。比赛那天我发挥出了正常水平就拿到了金牌——我平时水平就是那么高。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夺得首金后站上领奖台 视频截图

观察者网:所以您当时虽然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但对于结果还是相当有自信的。

许海峰:那倒没有。当时并没有这样的奢望,觉得能代表国家参加就行。奥运选拔赛我的平均成绩是563.5分,名列第二,当时第一名的王义夫有教练一起去,我没有教练,属于自己管自己。因为回国要写总结,我当时找了一个手枪速射运动员帮我记录成绩。

比赛的时候我就一枪一枪地打,打到最后一组我已经有点感觉了,全场就剩我一个人,我身后聚拢了许多观众,他对我说:“今天你应该成绩不错”,可能感觉到这种氛围让我精力有点分散,最后一组打得不好,打了91分,最终成绩是566。

全部打完了以后,我依然没有那种很兴奋的感觉。那时候射击比赛打的是靶纸,要收集靶纸人工计算成绩,再去公布栏手写公布,还留了30分钟申诉时间。我们就回到了休息室,过了半个小时以后,有人来通知:“你是许海峰吗?你是第一名,请跟着我们去领奖”,这时候才能确定我是冠军。

拿到冠军后我还是没有任何反应,就感觉很正常。因为奥运会测试赛我就已经拿了比这还高两环的成绩,到第二天才稍微有一点感觉。当然,这块金牌给我带来最大的震撼和影响是回国以后。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新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的奥运会

观察者网:确实,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国人来说,大家需要竞技体育上的好消息振奋全民的精神。

许海峰:这就是体育的功能。体育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体育走在了前面——在国家总体很穷、各方面都很落后的情况下率先走向了世界,站上了顶峰。当时在奥运会这个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重大比赛上获得第一名,对于国人来说振奋民族精神的功能是很强的。你看在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评选的100名改革先锋中,体育界就占3个,这个比例是很高的。

观察者网:虽然近十年来舆论一直在讨论所谓的“举国体制”“唯金牌论”,但在去年的巴黎奥运会上,当中国在一些西方传统体育强项上取得突破,依然是全民沸腾,感觉体育依然在激励着民族精神。

许海峰: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发展很快,各行各业都在尽力追,到目前为止很多行业都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所以国人可能会感觉奥运冠军“太多了”,有人觉得金牌“不值钱了”,但是从金牌代表的精神来说,毕竟它是世界第一,是全世界70亿人中这个项目的最强者。为什么巴黎奥运中国代表团拿到40枚金牌国人很振奋,一方面这是我们境外参赛金牌最多的一次,更重要的是很多新的项目有突破。以往在中国队奥运金牌总量中,中国的六个传统优势项目占到三分之二,而这一届一些新兴项目获得奥运冠军的比例更高,我们体育人感到非常欣慰。

2024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在开幕式上乘船在塞纳河上

观察者网:中国运动员不断在新项目上取得突破,是否意味着射击项目在今天要保持传统优势会有更多的压力?

许海峰:我一直认为射击是很适合中国人的项目,因为它是一个技能项目。中国人比较聪明,对高精尖的技术研究的比较透,你看中国的一些优势项目基本都是技能项目。

第二,中国射击有个非常好的传统,射击队从建队到现在,基本属于半军事化管理。无论是管理的质量水平还是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思想觉悟都是比较高的。有时候我们出去参加活动,只要是射击运动员,都不会迟到,这个是我们的传统。

老一批射击人留下的好的东西,我们一直在继承,随着射击项目水平越来越高、装备越来越好,我们的训练手段、训练方式和方法也一直在更新进步。特别是在新世纪初,我们有一批非常优秀的教练员涌现,他们的努力使得这个项目的优势保持到现在。

射击目前最大的难点就是首金,每次压力最大的也是首金,因为它确实太难了。因为射击的赛程比较快,奥运会的项目设置往往会把射击摆在第一块金牌。这就给射击造成一个压力,我们参加过11届奥运会,射击队拿代表团首金的有八次,奥运会首金拿了五次。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讲究开门红,我当总教练的那一届国家体育总局就希望我们拿下“首金”,最后的结果也比较好,第一天的两块金牌我们都拿到了。

观察者网:您不仅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运动员,退役之后也作为教练员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弟子,陶璐娜就曾经回忆过在悉尼奥运会决赛前,您的心理疏导助力她最终克服障碍拿下“首金”,您有哪些调整心态的“绝招”?

许海峰:运动员为什么会紧张?很简单,想赢怕输。我当总教练的那届奥运会,备战过程中我从来没有和队员下金牌指标——哪个项目你要拿金牌或是什么奖牌。而是改为成绩指标——这个项目你要打多少环。因为这是你的水平,你要打出来,只要打出这个水平,该是第几就是第几。

许海峰的弟子陶璐娜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得女子10米气手枪首金

你把你的水平打出来,人家超常发挥,你也没有办法去阻止人家。射击比赛至少有5%的可能是超水平发挥,但你只要打出了自己的正常成绩,无论拿不拿冠军都算是完成了任务。其实,整个射击队有30%到40%的项目能够打出正常水平,成绩就非常辉煌了。雅典奥运会的时候,我们34%的人能打出水平,就已经拿了四块金牌了。要是100%发挥,十块金牌都能弄回来,但我们很清楚那是不可能的。

作为教练员,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运动员到底想什么,工作就简单了。你看着运动员紧张得不行,你还在旁边加油添火,那不更糟糕吗?只要让他能够心平气和的比赛,就很容易打出水平。在体育里我们经常讲“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因为希望大了压力就越大,因此成功的概率就越低。

Copyright © 2088 98世界杯决赛|今晚世界杯|朱笃燕窝世界杯滋补养生站|yensaochaudu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